環境保護部6月2日發布《2015中國環境狀況公報》。其中披露,2015年京津冀區域內70個地級以上城市共發生1710天次重度及以上污染,共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154次。
京津冀PM2.5平均濃度下降17.2%
公報顯示,2015 年全國城市空氣質量總體趨好,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細顆粒物(PM2.5)平均濃度比2014年下降14.1%。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,有73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達標,占21.6%;265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,占78.4%。
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PM2.5平均濃度為50微克/立方米(超過***二級標準0.43倍)。其中京津冀地區PM2.5平均濃度為77微克/立方米(超過***二級標準1.20倍),比2014年下降17.2%,有12個城市超標;長三角地區 PM2.5平均濃度為53微克/立方米(超過***二級標準0.51倍),比2014年下降11.7%,有24個城市超標;珠三角地區PM2.5平均濃度為34微克/立方米(達到***二級標準),比2014年下降19.0%,有4個城市超標。
京津冀發生重度污染1710天次
公報指出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(含山西、山東、內蒙古和河南)是全國空氣重污染高發地區,2015年區域內70個地級以上城市共發生1710天次重度及以上污染,占2015年全國的44.1%。從重度及以上污染發生季節來看,1至3月以及10至12月是重污染高發季節,其中12月區域內重度及以上污染發生天數占全年的36.8%,明顯高于其他月份。2015年,全國共有24個?。▍^、市)280個地級以上城市編制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。京津冀地區共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154次。
全國確認近2000條城市黑臭水體
地下水方面,2015年,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總量為355.43億噸,服務人口3.32億人。其中,達標取水量為345.06億噸,占取水總量的97.1%。地表飲用水水源地557個,達標水源地占92.6%。主要超標指標為總磷、溶解氧和五日生化需氧量;地下飲用水水源地358個,達標水源地占86.6%,主要超標指標為錳、鐵和氨氮。
以流域為單元,去年水利部門對北方平原區17個?。▍^、市)的***地區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,監測井主要分布在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較大,污染較嚴重的地區。2103個測站數據評價結果顯示:水質優良、良好、較差和極差的測站比例分別為0.6%、19.8%、48.4%和31.2%,無水質較好的測站,水質評價結果總體較差?!叭蔽廴据^重,部分地區存在***程度的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污染。
公報還透露,目前各地已排查確認近2000條城市黑臭水體。
全國環保行政處罰42.5億元
去年,環境保護部對33個市(區)開展綜合督查,公開約談15個市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;各地對163個市開展綜合督查,對31個市進行約談、20個市縣實施區域環評限批、176個問題掛牌督辦,推動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得到解決。
全國實施按日連續處罰、查封扣押、限產停產案件8000余件,移送行政拘留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近3800件。各地環保部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9.7萬余份,罰款42.5億元,比2014年增長34%。全國共檢查企業177萬家次,查處各類違法企業19.1萬家,責令關停取締2萬家、停產3.4萬家、限期整改8.9萬家。
另外,***層面對石化、煤電基地等49項規劃進行環評審查并提出優化調整建議。加快水利、鐵路等基礎設施、民生工程和重大項目審批,***層面批復項目環評159個,涉及總投資1.5萬多億元;不予審批21個,涉及總投資1170多億元。
0310-3388018